饮食习俗
到过钟祥或在钟祥生活过的外地人在饮食方面对钟祥人一般有个共同的评价:钟祥人会吃。的确,富饶的本地物产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加上当地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造就了钟祥人丰富多彩的饮食风俗与文化。就是钟祥人自己,有时也不得不佩服自己在吃的方面的艺术与讲究。
钟祥人的饮食原料以大米为主,其次为小麦米。饮食品种方面,主要是大米饭,其他还有粥、面条、粑粑、酒糟等。夏季还有钟祥特有的食品:米茶。
钟祥人吃粥一般都是用大米煮的,可以加些菜叶,叫菜粥。早餐吃粥,如果伴点儿雪里红、榨菜等小咸菜,那将是一顿非常令人回味的早餐。吃粥的时候,除了早餐,一般都会有粑粑相伴。不然,就会容易挨饿。
粑粑一般用小麦面做成。用小麦面掺以油酥做的叫酥粑粑,也称酥饼子,既酥且焦且香,十分可口。粑粑中还有一种叫高庄馒的钟祥特产,钟祥人非常爱吃,其形状和味道有如普通的馒头,但其掰开以后,里面是一层一层的,令人奇怪为何不称其为“千层馍”。钟祥人在家中自己做的粑粑一般有包子、大饼等,钟祥人将做粑粑称为“发粑粑”。如今,在农村,人们一般都是自己在家中做粑粑吃;而在城市,为了方便,市民一般多是以购买为主。
面条和酒糟通常在早餐的时候出现。关于面条。钟祥人如今在家里很少自己手工做面条吃,通常都是买的袋装面条,或是到作坊里压面。北方常见的拉面和刀削面之类在钟祥极少看到。酒糟,钟祥人简称糟,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米酒。以前,钟祥人一般在夏天端午节之后或生小孩给产妇增加营养的时候才做糟吃。如今,在城市,酒糟已经随处可以买到,开始一年四季都出现在钟祥人的饭桌上。
米茶是钟祥特有的食品,限于夏天做,称炒米茶。米茶虽名曰“茶”,共原料却跟茶叶没有任何关系。其做法是:先将大米放进锅里干炒,炒到大米发黄带焦时用水淘,然后放到锅里用水煮,待米都煮得漂到水面且开了花的时候,即算大功告成。如果加少许的大麦米放到锅里一块儿煮,据说味道会更好。米茶炒好后,一般凉了以后再吃,赤日炎炎的夏季,无论是城市乡村,贫富贵贱,钟祥人的饭桌上都离不了米茶。
在城市,早餐(钟祥城区人将吃早餐通常称为“过早”),如果在家里,人们一般吃粥、粑粑、面条;如果是在餐馆,一般以面条、粉、油条、包子为主。而在农村,由于上午要到田里劳作的关系,必须吃“管饿”(即不容易饿)的食物,早餐通常是以米饭炒菜为主。既使在农闲的季节,人们一般还是延袭了这一惯例。午餐和晚餐,城市和农村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以吃大米饭炒菜为主。
钟祥具有不少具有本地特色的佳肴。蟠龙菜、粉蒸肉、夹肝肉、香肠、鸡蛋饺子、圆子等。这些菜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往往只有在春节或婚嫁生日等重大喜庆之事上才能吃到,近些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其中一些菜肴出现了一些专业的作坊和厂家生产,市场上容易买到,人们可以在平常的日子也能吃到美味佳肴。
钟祥人善酿酒,钟祥本地最有名的酒有钟祥酒厂的文峰粮液和转斗镇的转斗湾酒,在广大农村还有大大小小的酿酒作坊,深得不同阶层的人们喜爱。钟祥爱喝酒会喝酒的人自然也不少。春秋冬季,人们一般以喝白酒为主。夏季,则以喝啤酒为主。逢年过节的喝酒习惯也基本如此。
关于调味方面,钟祥人能吃辣的人并不多,调料一般以较温和和微辣为主。近些年,随着周边天门风味的传入及对外交流的增多,川菜和湘菜菜系也开始被不少钟祥人所喜爱和接受,辣的元素不断溶入到钟祥本地风味中。
重要节日
春节:和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风俗一样,春节是钟祥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过春节,在钟祥一般称过年、过大年,而把过元宵节称为过小年。
进入腊月二十以后,便逐渐进入准备过年物品的高峰,钟祥人称办年货。那个时候,人们碰面时,一般都会相互问候一句“年货办达怎么样达?”年货包含的种类很多。吃的方面当然是最重要的。首先是菜肴,像钟祥大部分地区人们春节必备的几道菜,如蟠龙菜、鱼、蒸肉、香肠、鸡、圆子等,一般都是少不了的;然后就是瓜果点心,什么脐橙、苹果、芦柑、瓜子、饼干、糖果之类自然就不用说了,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几样钟祥传统的特色点心:交切、酥糖、花生糖、银片糕、金麻果、糖片子等。
穿的方面,当然是买些新衣服了,也叫换新,特别是要让孩子们在大年初一的时候能从上到下换套新的,所以春节也是深受孩子们欢迎的节日。用的方面呢,像什么对子(对联)、门画、红蜡烛、烟花鞭炮、香、火纸等都得提前准备。
要说过年的传统气氛,城区也许已经逐渐变得让人感觉失去了一些什么。要想真正体验钟祥人的春节风俗,最好还是去农村看看。相对于城里,钟祥农村的过年气氛似乎来得更早一些。刚进入腊月,村民们便能隔三差五地听到猪那撕心裂肺的哭声,杀手是人们用烟和少许的工钱请来的,他们通常是职业的屠夫,村民们叫他们“杀猪佬”。杀猪佬的队伍一般由三到四人组成,自带工具和一个大桶,在各村子挨家挨户帮人杀猪。杀了猪的人家,须请亲朋好友尤其是长辈们来家里“喝汤”。
香肠,是钟祥大部分地区家家户户必备的春节食品,做香肠通称“灌香肠”,一般是在进了九(即九天)后开始做。主要原料:瘦肉、少量肥肉、小肠,加上适量调味品,主要包括:姜和盐。将肉剁成馅,加入调料拌匀后,用一个漏斗将肉灌入小肠,每灌10几厘米,用细绳将小肠系上,算为一节。如此一节节灌下去,直到小肠用完。全部灌完后,还须用针将香肠扎些小眼,以防止蒸的时候肉馅受势膨胀而将小肠胀裂。制作完毕后,将灌好的香肠挂到外面晒干,即成为美味可口的香肠。食用时,取其中一二节,蒸熟后切成片,可直接凉拌,也可炒其他青菜,是节日的饭桌上一道非常令人钟爱的传统特色菜肴。
春节一天天地临近,到了腊月二十五、二十六,是炒花生、炒蚕豆、炒米子的时候。事前需要准备干燥的河沙,炒的时候,根据锅和要炒的量的大小放适量的干沙于锅里,与花生等一起炒。炒的顺序是先炒蚕豆,再炒米子,最后用余火炒花生。这种土方法炒出来的炒货,香脆可口,味道绝非烤箱等方式做出来的可比。需要注意的是,腊月二十七到二十九忌炒花生、蚕豆等,民间有“七不炒、八不闹、九的炒了惹强盗”的说法。
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是做包子、做蟠龙菜的时间。做包子,钟祥人称发粑粑,所谓的包子其实也不同于人们常说的包子,是没有馅的,其实就是圆形的馒头,但为了表示喜庆,会在每个包子顶上盖一个带有“喜”字的红章。而章子多由白萝卜刻制而成。
蟠龙菜,其实钟祥人在口语中很少这么叫,多称其为“剁菜”。做剁菜本身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活,所以一般会请有经验的师傅到家里做,或者是准备好原料,赶上哪家做的时候,一并请人帮忙做了。
按照古老的传统,腊月二十九晚上是做“糖片子”的时候。糖片子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称“粘糖片子”(注:粘发音为三声),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提前几天要生麦伢子、碾麦伢子、熬麻糖等,仅此几项工作就得花上一天时间。粘的时候,把糖化在锅里,将米子炒热后与麻糖粘在一起,然后拌匀后盛起来,压实成块状,最后趁热的时候切成块状,即大功告成。由于糖片子的工艺复杂,如今做得家庭已经渐渐少了,如果想吃,可以在一些作坊里面买到。
腊月三十,大人们会去先辈的坟上烧纸磕头,称上坟,需要带一把铁锹,给坟上添添土,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用当地百姓的话说,就是“一年上头,接祖宗们过年”。
年三十的下午,家族的人会在一起团年饭,外出打工学习的子女都会尽力赶回来与家人团聚,钟祥人称“团年”。准备团年饭的时候,是一片祥和温馨的气氛。女人们都在厨房忙着准备丰盛的团年饭,男人们则负责贴对联和门画,小孩们则早已迫不及待地将鞭炮拴在了竹竿上。红蜡烛和香点燃了,当家的烧着纸钱,口里念着“老爷们、祖宗们回来团年啊”!孩子们终于等到了放鞭炮的时候,“爆竹声声辞旧岁,锣鼓阵阵迎新春”,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开始了团年饭。
正月初一凌晨零点时,钟祥人有大放鞭炮的风俗,称开年,零点后即可以做饭吃,称开年饭。
正月初一开始拜年。钟祥有“初一拜父母,初二走丈母”之说,初三初四以后则根据亲戚的远近依次拜年。春节时人们相互问候通常说“新年好!”碰到老年人,一般会说“恭贺俩嘎又添达一岁啊”、“恭贺俩嘎今年过个热乎年啊!”钟祥民间流行的有关拜年的顺口溜“拜年拜年,磕膝上前。粑粑饼子都不要,只要人民票!”(注:人民票即压岁钱)
元宵节:钟祥人称元宵节为过小年,这一天,一般要吃汤元,下午很早吃团年饭。在农村,元宵节的活动较少;而在钟祥郢中城区,元宵节这天晚上,热闹之程度堪称全年之最。虽然钟祥市政府已明文禁止在城区燃放烟花爆竹,但仍会有组织地举办烟花燃放观赏活动,并有观花灯、玩船儿、舞龙等节目,加上卖小吃的、卖花灯的、卖小礼品的……人们无不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
端午节:钟祥人称过端午节叫过端阳。一般会吃棕子、煮鸡蛋、酒糟之类的食品。
中秋节:钟祥人称过中秋节为过中秋,人们通常会吃月饼,全家并会聚集在一起加餐。随着钟祥在外工作学习的游子的增加,中秋节,也俞来俞成为千万钟祥家庭所关注的一个重要节日。
三月三与九月九:三月三即传统的清明节,九月九为重阳节。这两个日子在钟祥是赶庙会的日子,人们会起个大早,到郢中的文峰塔、元佑宫或去皇城(即显陵)进香。近来,随着显陵知名度的上升,三月三与九月九赶往显陵的香客越来越多。
婚嫁生辰
婚嫁:钟祥人的传统的婚嫁程序大致包括看人、回话、查人家、认亲、拿八字、娶亲等几大步骤。
看人:即相亲。由媒人找个地方让姑娘小伙见面,相互初步认识。
回话:看人后,媒人会找男女双方询问的意见如何,如果不太满意,即作罢。如果双方均满意,则挑个吉日查人家。
查人家:女方对男方满意后,还需要对男方的家庭有所了解,而了解的最好途径自然就是亲自到男方家里实地调查一番,这也许就是为何叫“查人家”了。查人家,女方一般不需要带任何礼品,清晨的时候由媒人陪伴前往男方家中。如果“查不上”,即女方对男方家庭不满意,则可立即打道回府,亲事即告中止。如果“查上了”,女方即告诉媒人,媒人会赶紧把这个好消息转告男方父母,男方家里则会忙着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餐。午餐有两道菜是忌做的:鸡蛋和鱼。鸡蛋易散黄,婚嫁忌“散”;吃鱼有戳的说法,避其“戳散”之意。女方走的时候,男方父母会给“打发”,即见面礼,旧时多为布料衣物之类,如今一般都是红包了。
认亲:即男方到女方家看望未来的岳父岳母,称“过门”。旧时兴“四茶礼”,即要带酒、肉、糖、油条作为礼物。如今的礼物则以烟酒为主。
拿八字:即正式订婚。旧时需要将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拿出来让算命先生测算八字是否相合,并依此“择期”(即确定婚期),故有“拿八字”之谓。拿八字当天,男方的亲朋好友都会到男方家里祝贺,而男方本人则带着“茶”(即礼品)到女方家中,女方家中这一天也是高朋满座,男方走的时候女方父母也会给打发。
娶亲:男方娶亲在钟祥旧时称“过妻”,女方那边则称“出嫁”。在农村,男女双方都会请锣鼓家什来助兴,娶家的前一天晚上,亲朋好友就会来恭贺,旧时男方家里还会准备“登科席”,现在已经很少办了。在城区,如今已经流行新式婚礼,在酒店举办婚宴,男女双方的亲朋好友同时来祝贺。
生辰:在钟祥,过生日人们通称“过生”。过生的前一天下午亲朋好友就会来恭贺,在主人家吃晚饭,第二天早上吃长寿面,中午再请一顿正餐,然后客人们才离去。过生一般过周岁和整数,如二十、三十等。老人60岁、70岁以上生日较为隆重,多由晚辈操持,亲友祝贺,送寿联、寿匾或其他礼物,晚辈们还要给寿星行拜寿礼。
仪礼人情
人称称谓:称父亲为爸爸,称母亲为妈妈,老一辈的人中,有称父亲为大大,称母亲为娘娘的。
称父之父母为爹爹、婆婆;称父之祖父母为爷爷、太太;称父之兄弟为伯伯、大伯、二爸、三大、四叔等,称其妻为大妈、小娘娘、三妈等;称父之姐妹为姑妈、幺姑;称其夫为姑爹、姑爸。
称母之父母为家爹爹、家爷、家婆婆、家婆;称母之兄弟及其妻为舅舅和舅妈;称母之姐妹及其妻为姨妈和姨爹。
人情往来:钟祥自古民风淳朴,轻利重义,朋友交往患难与共,祸福相依。有的邻居相处融洽,日近日亲,交往密切,胜过亲戚,叫做“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同时有敬师长、敬长者之风。亲友之间礼尚往来,名目繁多。时令节日、婚丧喜庆、添丁进口、寿诞迁居,都赠送礼品、祝贺宴饮,俗称“赶人情”或“送人情”,主人那家则称“做事”。旧时一般以布料、糖、油条等为礼品,如今无论城市农村,基本都以给红包为主。
如果是参加婚礼,客人要向新人的父母道喜,常说的祝贺语为“恭贺俩嘎这哈落达心啊!”新人的父母也会谦逊地笑着说“把俩嘎们都帮忙操达心啦!”
参加老人的生日,一般客人会向老寿星祝福,说“俩嘎有福气哦!”“祝俩嘎长命百岁!”
礼节应酬:钟祥人历来好客,客至握手相迎,道“稀客”。客走送于门外,嘱“细点走”、“再来玩”。留客吃饭,必有酒,俗有“怪酒不怪菜”之说,叫做“有酒无菜,客人不怪;有菜无酒,站起来就走”,意在强调酒的重要,并非不备菜饭,宴饮必先酒后饭,不可先饭后酒,否则便为“犯上”(“饭上”谐音)。无论菜肴多么丰盛,主人都会说“没得么事菜的,随意思拈达七!”饭酒必强劝,以客人“喝好不喝醉”为好。主人若不善饮,则请有酒量者陪客劝酒。饭也强添,唯恐客人不饱。
旧时,钟祥人请客设宴,非常讲究席次、座次。一般面南为上座,称“上沿”,若房屋门不朝南,则以屋门为方位标志,取背靠神柜、面向门者为上沿。左右为陪坐,对面为下沿。桌缝木纹要左右横向,不得正对上沿。若同时摆设两席以上,则正屋为首席,主要客人就座。厅屋为次席,一般客人就座。陪客的身份、辈份、年龄需与客人相当。酒席上,如果某人不饮酒,或酒先饮完,在吃米饭前,须对在座仍在饮酒的客人说“俩嘎们慢点喝,我用饭陪俩嘎们的啊”。先在完饭的客人要对在座的其他客人说:“俩嘎们慢点七啊,我落箸的!”主人会马上给吃完饭的客人递烟,倒茶。如今,这些风俗在农村还在,但远不象旧时那么严格。城市因为多用圆桌,讲究得就更少了。